Navigation menu

新闻中心

全天候!全国秋收近80%预计夜间播出 保障农时

农业农村部发来的农业情况显示,10月21日,全国秋粮收获已接近80%。农作物方面,中稻、玉米、大豆收获普遍接近尾声,晚稻双秋已开始进入收获季节。此外,截至10月22日,黄淮海地区秋粮收获率接近80%,其中河北地区达95%,山东、安徽地区达80%以上,山西、陕西地区达65%,江苏地区达近30%。 截至 10 月 21 日 达到了近80% 目前,黑龙江已收获秋粮2亿多公顷,秋收进展快于去年同期。双鸭山市蓟县东兴村这片1000亩示范田单产1800公斤退土、干草还田一气呵成,将黑土保护与高效生产无缝衔接。 双鸭山市蓟县机器人邓明成:这台12排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500多公顷。它不会失去木棍或谷物。 这两天雨已经停了。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,当地农机机械已安排机械开展收割作业,安排了3162个粮食烘干服务点,确保水稻收割后,水分含量降低到安全成熟度储存只需24小时。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必忠:最近雨水较多。我们全体农民一定要清理田里的沟渠,排掉田里的积水。我们必须抓紧收割即将成熟的老稻。从天气预报来看,天气晴朗,近一周天气晴朗,正是收获的最佳窗口期。 截至目前,江苏已部署近9.2万台履带式收割机和3.5万余台固定式烘干机,对全省3344万公顷水稻进行收割、烘干作业,确保粮食回仓。 “夜间广播”模式 确保冬小麦播种如期完成 进入“霜降”节气,农时变得异常紧迫。在全国产粮大县河南省滑县,农民利用夜间时间赶播种子,确保冬小麦播种工作如期完成。 和夜幕降临一样,河南安杭滑县老店镇的田野里依然灯火通明。大规模“免耕”精量苗关在其间,旋耕、深松、施肥、播种、覆土等工序同时完成,打破了“免耕”的时间线。传统农业。 河南安杭滑县老店镇农机操作工焦占斌:时间紧、任务重。只要人们有需要,我们就会24小时工作,为人们种小麦。 连续阴雨过后,农民们抓紧时间赶去播种,白天也很难找到农机。选择夜间播种,不仅可以正确使用农业机械设备,而且可以让小麦尽早播种。 同时,滑县农业农村部门还派出百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奔赴一线,指导农民根据水分情况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,推广千方百计确保“四适一压”播种技术,全力确保冬种充足种好、苗子全部冲上田。因天气原因而推迟的季节。 河南安杭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 王双成老师:由于今年的情况,小麦种子推迟了,需要在季节离开后的时间进行种植。若有晚播地块,要选择早婚、播种以晚,多施肥料,用肥以晚,提高整地质量,用好以晚,适当增加播种量,以密以晚,为下次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。 发展不同地区的特色种植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,各地立足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,推动农业转型升级。 辣椒种植基地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新安村罗文斯进入收获季节。采用“辣椒+玉米”的局部轮作模式。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,先种辣椒,再种玉米,再种辣椒。这种轮作不仅可以调节土壤肥力,减少病虫害的发生,改善辣椒的口感和风味,而且可以实现土壤的长期耕作循环,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收入。 湖南省南县新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孟令武:以前我们种辣椒只能种三年。三年后,土地不再适合耕种。现在,不但可以连续种植,而且产量也增加了,质量也有保证。每亩地可增加收入近5000元,保障了农民收入。 在湖南元江,1700多公顷采用“稻菜轮作”模式种植的“七菜新”正在丰收季节奋力耕作。今天,每天采摘新鲜卷心菜约30吨。经过精心分拣、包装,迅速运往粤港澳大湾区,成为当地市民餐桌上的时令美味。 鲁润蔬菜公司生产经理 吴向东:每天采摘入库蔬菜2000件。一件商品重达30公斤,每天有近2000件近6万公斤的商品销往大湾区。 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,农民以农作物多样化、多样化为目标,以优质黑米、糙米为特色作物,采用全机械化作业,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丰富了农产品种类。 江西南昌市新建区联尾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田间经理熊学初:评审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,黑米米的价格已经达到每斤2元以上。加工成黑米相关营养产品后,每斤可卖到10多元。这种差异化、品牌化种植,对我们种粮收入有很大帮助。